Monday, June 13, 2005

搶救國教 3千教師周日遊行

【中時電子報 】

  朱武智/台北報導「提高師生比、降班級人數、拯救國教新未來」。在這個訴求的引導下,6月12日下午舉行的「搶救國教大遊行」,預計至少有3千名「準」超額教師上街參加;活動聯絡人、宜蘭羅東北成國小實習教師陳君豪說,教育部門不應再回避此問題,且要促進國教師資人力能流通,藉以提升國教品質。

  他表示,先前發起的「搶救國教大聯盟」,經由網路傳遞,已累計約1萬3多人連署支持,但這些準超額教師散居各地,遊行當天說不定其家庭或個人有事而不能來台北參加,幸好,6月12日上午台北市辦理國小教師甄試,約有8、9千人報考,屆時,這些老師就可「順道」參加遊行;若只算半數會參加,當天遊行應該有5千人的規模吧!

  明天上午,搶救國教大聯盟將到立院邀請立委參加,以壯大遊行當天的聲勢。陳君豪表示,不論在師資養成、教學輔導上,師範教育原本即有其優勢。但政府為了迎合所謂的「多元化」,大量核準師資培育機構的設置,且一再予以漠視專業的師範教育體系,目前對於新增申請案雖已趨於嚴格審核,但師資培育機制不健全的傷害,已經造成。

  再者,「實習教師」的定位一直不明,其既非教師又非學生,反倒最像廉價勞工。今年8月1日,教師資格檢定新制上路,教育實習已列入職前師資培訓的課程中,實習時間也由1年縮短為半年,資格檢定改以筆試為主要依據,把實習教師界定為「在學學生」或從學校畢業而參加教育學程的「學員」,但這樣就能培育篩選合格的教師?

  另外,每年暑假幾乎都成了「流浪教師」假期。許多合格教師拖著行李、教材以及教具南北奔波,只為了一圓那遙不可及的教師夢。但因教職實在難求,也就傳出關說、「走後門」的情事,讓人對教師甄選的流弊感到痛心。陳君豪表示,師資過剩、實習教師制度與功能不彰,以及教師甄選流弊,是當前師資培育制度的三大問題。但最重要的是,應先解決流浪教師的困境,紓解教師退休潮的問題,同時對於不適任教師,應有健全機制加以淘汰,以利教師的新陳代謝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